2013年2月16日

波士頓札記 之二

非無為──梭羅心底的鼓聲
Be not simply good, be good for something. -Henry David Thoreau
別只當好人,要做好事。 ── 梭羅

Be not simply good, be good for something.-Henry David Thoreau

  造訪華登湖,是趟意外之旅。
  那晚大雪,與Eric、Diana在他們的湖畔小屋用餐,你不禁讚嘆,梭羅的華登湖也應是此般勝景。
  “Walden pond? It’s just 10 minutes’ drive from here.” Diana的回答提醒你,你正身在寶地,新英格蘭是美國文學的發軔者,如愛默生、梭羅和霍桑等完成一生重要作品的地方。
  你陷入微醺狂喜,不是因為桌上乾掉半瓶的白酒,而是造訪美國文學原鄉的美夢乍然來到。你憶起大二時在人群中進退失據時,是那叛逆的靈魂啟蒙了你:If a man loses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,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,要傾聽自己心裡的鼓聲!要隨自己心裡的鼓聲前進!。
  車行30分就到了,梭羅的小屋和雕像就矗立在眼前,你望著和你身高相捋的梭羅雕像,有點時空錯亂,自己竟已比享年45的梭羅還老了!在你腦海澎湃數十載的湖和書房,就在眼前。太容易實現的夢,讓你覺得不夠真實。
  “It’s not a real one!”果然不是真的,載你來的Jason提醒你,那是實體大小的複製屋,但你仍興味盎然入內,摩挲那僅花二十九元建造,梭羅二年又二個月隱居其間的小木屋。
  木屋真是小,除了書桌和小床,別無長物。Jason問你是否有興趣走到故居遺址,當然要!你們踩過結冰的湖岸,迎著刺骨涼風,環湖步行約30分鐘,來到一石碑,其上鐫刻:SITE OF THOREAU’S CABIN,到了。你和記載梭羅格言的木牌合影,上面寫著:我不想在見到造物主之時,發現自己從沒真正活過。
  那麼,依梭羅原旨,甚麼叫「真正活過」?
  在《湖濱散記》一書詳載梭羅湖畔簡樸的田園生活,除了種菜,其餘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閱讀、寫作和親近大自然。梭羅的華登湖,是所有汲營如螻蟻現代人心中的桃花源,誰不曾幻想擺脫勞形案牘,不再活在自己「安靜的絕望中」(quite desperation)?誰不渴望奔向曠野,與梭羅一起吸吮生命的蜜汁「suck the mellow out of life」?因此世人總以為遺世獨立才是「真正活過」,但梭羅真的和他憬仰的老子一樣「出世無為」嗎?
  哦,不是的!世人誤解梭羅了!梭羅極入世,梭羅輕無為。
  梭羅一生到處演講倡導廢奴,並抨擊逃亡奴隸法(Fugitive Slave Law),他為了阻止奴隸制度的版圖擴至墨西哥,拒絕繳稅支持這場不義之戰而入獄。梭羅討厭無為自了漢,梭羅曾言:最顯而易見的錯誤,只有在最冷漠的人群中才能看到(如泰瑞莎修女所言:愛的反面不是恨,而是冷漠)。
  步行一小時繞行華登湖一圈後,和Jason進入紀念品店避寒取暖,店員是一位年過七旬,年輕時曾到過台灣的矍鑠老翁,望著印記梭羅名言的各式紀念品,你問他最愛何句,他拿出一張貼紙:Be not simply good, be good for something. (別只當好人,要做好事)。
  是啊!總要對這個世界做點事,才叫真正活過!你對眼睛笑成一條線的老翁用力點點頭,很用力,外面雖然天寒地凍,身子一下子就暖了……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