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0日

別怕怪胎,有異質力,才會一直有力 蔡淇華

興趣真的可以當飯吃,但是…

異質力 ― Strange/ Special/ Superior

會附樂高玩電影,LEGO THE MOVIE的劇照 是因為 整部電影強調的就是 special 異質力
「我很想見見這位得首獎的同學,他的想法如此與眾不同,一定是人群的異類,他一定有一段很辛苦的成長歷程。」在今年春末,十七校的聯合文學獎的散文組決審會中,心地柔軟的評審,逢甲中文系的張瑞芬教授,忍不住發出憐才的嘆息。
  「我也好想見見這位秀異的同學!」另一位評審,《父後七日》的作者劉梓潔,一樣惜才。
  此時坐在我身旁的L已是涕泗縱橫,一個大男孩,哭得不成人樣。我知道L生命的上游,蓄積太多了的心事,當有人願替他開啟小小的閘門,那宣洩的力道,豈不滂沱?
  我忍不住站起身來,指著L:「評審老師,這位就是首獎得主。」三位評審連忙過來拍拍L還孟浪起伏的後背:「你很棒,你真的很棒!」
  然而大部分的師長不認為L很棒,「怪胎」大概是旁人對他一致的印象。
  L腦中有許多「奇怪」的想法,他高一念完,就揹著背包休學流浪一年。上課時,他會問老師:「我可以讀自己的書嗎?」當老師說可以後,他真的拿出自己的書,專心閱讀。
  「他真的很不給老師面子! 」向我敘述的老師也是滿腹委屈。甚至有師長在拒絕他的某些申請後,直接了當回答:「原因很簡單,我討厭他。」
  台灣班級人數是歐美的二至三倍,又因進度快,每天趕課,如果還要「分心」不時去處理「舉止異常」的學生,真的會讓教師疲於奔命。
  其實絕多數的老師都認真負責,有教育愛,所以他們常會百忙之餘,找我聊L:「他好像只聽你的話,幫我們輔導一下L吧。」
  L喜歡寫東西,會到我的詩社旁聽,於是兩人漸漸熟捻起來,大多數的時間都談論創作,但我更念茲在茲的是,要和L談一生的生涯規劃,要如何經營自己,要如何讓這一輩子抬起頭來。因為我也曾經是老師眼中的怪胎,差點因老師的打擊,抬不起頭。
  國二時,一堂溽夏近午的數學課,我睡眼惺忪,怕睡著,我拿起筆,就進入自己最愛的塗鴉世界,幻想自己是最受歡迎的漫畫家,畫著畫著,老師就是一巴掌過來,還未回神,又連續五巴掌,滿臉紅腫的我終於放聲大哭,但數學老師還不願放過我,要我在一旁伏地挺身,做到下課,但數學課是連續兩節,第二節我必須再趴在地上,數學老師上到一半,還會提醒我:「我沒叫你停,繼續做!」終於,中午十二點的下課鈴響了,起立敬禮後,我終於可以趴在桌上大哭一場。隔壁班的雙胞胎哥哥聞訊後,到福利社買了一塊麵包,放在我桌上,但我一直沒有臉抬起頭來。
  現在,自己當老師了,我會提醒自己,要幫他們,抬起頭來。漸漸,我學會一件事:「別用同一把尺量所有的學生」。
  是的,我也會遇到上課一直畫圖的學生,但我會先檢討自己的上課方式是否過於沉悶:我也會遇到上課睡覺的學生,但我不會馬上叫醒他們,因為我知道台灣孩子的睡眠時數往往不到六小時,在一天八個小時的繁重課程中,體力要不撞牆很難;我也會遇到上課看自己書的學生,有的是程度極好的學生,我知道這堂課他們早懂了,有些正在看下一節考試的科目,但等到我講到重點時,還會拿起筆作筆記,這時我會知道他是可以一心兩用的「雙核心學生」,所以我不會要求他收下其他書籍。
  當然,下課後我會找他們好好聊聊,詢問一直塗鴉的習慣會不會影響他的學習;也要問問睡覺的同學,身體是否不舒服?或是昨晚電動玩具打太晚了?至於看課外書的學生,我會很欣喜他有閱讀的好習慣,會和他討論正在閱讀的書種,但也要提醒別忽略了剛剛那堂課的重點。
  所以我對現在翻轉教室的構想非常歡迎,下學期也計畫在在英文翻譯課導入「學思達」的概念,以期許更多學生投入課堂的學習,但我知道,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,我必須尊重學生的「異質性」,甚至要適當輔導他們培養「異質力」。
  我想,自己應是善用「異質力」的最大受益者。
  在廣告公司寫文案時,我學會先要找出產品的「差異化」(Differentiation),以建立「競爭優勢」以及「市場區隔」,因為同質性的產品,只會進入價格戰的紅海,唯有具有差異化的產品有「競爭優勢」、與「不可取代性」,可以悠游於「壟斷性競爭」的藍海。例如「蘋果電腦」和「鼎泰豐」,都是擅用差異化策略的高手。
  我開始觀察周圍成功人士的「差異化」特質。廣告公司老闆是美術系畢業,但他懂行銷,所以可以管理一堆也是美術系畢業的設計師;以前貿易公司經理是官校畢業,他很靈活,自學貿易,又苦學過語言,會講英文和廣東話,所以和香港與廣東做三角貿易,具有優勢。
  我終於了解,成功人士要把興趣當飯吃,除了興趣當專長外,還必須有其他幾把刷子。我也開始思考,自己一昧地想以「文創」的興趣謀生,是否也必須找到另一把刷子呢?
  想歸想,但自己卻一直停留在職位與薪資的底層,我要哪裡去找另一把刷子?
  回到中部後,才知道上帝早就塞給我那把刷子,只是我自以為「靠興趣就有飯吃」,把它丟到一旁,原來那把刷子是我大學主修的「英文」。等到我再找回學習英文的熱情,我終於可以進入學校,求得溫飽,餵足我的身體,再以自己的差異化找到藍海,每日做「文創」的工作,宴饗自己的靈魂。
  在學校,我發覺自己因為職場上的經驗,與同事有很大的「異質性」,我注重的點也與同事迥異。例如,我認為新學校需要行銷、學校女生多,可以朝文創與語文特色發展、在升學至上的時代,品格教育會是建立「市場區隔」的好點子…等等。很高興學校因此願意將學校新聞處理、行銷、文創課程、與國際教育的業務交給我,我非常感恩每天可以「被夢想叫醒」,更感恩「興趣可以當飯吃」。
  總之,我覺得孔子講的「君子和而不同」,不僅指做人,也可應用在能力培養上,也就是,除了要有合時代所需的能力,也要擅用與他人「不同」的「異質力」,以建立自己的不可取代性。
  其實,不僅個人,甚至國家,都必須發揮自己的「異質力」,以取得全球化世界分工的競爭優勢。例如新加坡的轉口貿易、瑞士的金融和丹麥的農牧,都在世界上佔有不可取代性。至於已經有領先優勢的國家,更是強化自己的「異質力」,以拉高「跨越障礙」,例如美國的電影產業、德國的工藝、甚至是韓國的美妝。
  然而,目前台灣的教育漸偏向單一能力,像清大彭宗平教授所說:「台灣年輕人幾乎都往大學走,沒有分工」。更危險的是,時下年輕人正一窩峰唸熱門科系,例如天下雜誌在550期「志氣──為人才而戰」一輯中提出統計:以最夯的兩種科群為例,台灣餐旅觀光業的畢業生,再四年後將逼近年兩萬五千人,但是每年進入相關行業的將只有一至兩成;而大專設計相關科系,畢業人數十年來暴增到一萬零三百人,增長四倍,高職部分也成長85%。但過去十年從事設計的人數,卻只從一萬三千人爬升到一萬八千七百人,增幅不過39%。
  然而,若缺乏異質性,很難在這兩個產業中佔到好的位置。例如餐飲行業中,真正領高薪的,只有少數的大廚及高階經理人;而目前最受歡迎的網路插畫家馬來貘與Duncan,靠的不僅是技巧,最重要的還是靠敏銳的觀察力,以及文本的能力。
  所以我會期許那些希望把興趣當飯吃的同學,不可忽略跨界的學習。例如愛畫畫的,若電腦好可以當動畫師,若文字好,可以當第二個幾米;那些愛運動的,若英文好,可以當運動經紀人或運動器材的貿易人員。至於L,我期許他不可偏廢人際關係的學習,因為在他成為大文豪前,他可能必須從事與人群密切互動的文化產業。
 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說的好:「台灣不缺人才,只是缺乏舞台的觀念。」台灣年輕人的職場忠誠度與基礎學科訓練,一直被國際經理人所稱許,然而因為能力同質性太高,或是選擇往同一個舞臺擠,很容易就變成高學歷低成就的受害者。因此,幫助不同性向的學生提升他的異質力,已是學校與師長不容忽視的課題。
  上個月和念大一國企的Kenny餐敘時,他娓娓道出他的理想,他放棄更高的志願,選擇中部的大學,是因為唸這個科系,可以整個大四在紐約姐妹校修課,「在那裡我不僅可以提升語言能力,還可以培養未來經商的人脈,」Kenny很有自信的說:「我要創業!我想代理德國的精密工具,若可能,也想打進大陸。所以我已經學德文兩年了,想想,一個德國人,聽到兩個人要跟他做生意,一個說英文,一個說德文,你認為誰比較有可能拿到代理權?」
  Kenny去年剛擔任過我辦理模擬聯合國會議的祕書長,藉機訓練自己組織與領導的能力,他一直知道如何在制式的大學教育外,提升自己的異質力,我相信,他在三年畢業後,一定不會淹沒在幾萬個畢業生中,他的「異質」一定會化為他的翼下之風,然後推著他,「一直」往更高的天空飛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