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28日

寂寞久了,就不孤單 蔡淇華

寂寞力 ― Lonely = Live and Learn

大四才開學,J帶著一群人來敲我的房門:「淇華,來當我們文藝營的進修長吧。」我的心臟跳到喉頭,因為J是我長久的偶像。
  大一時害怕孤單,所以我投入一堆社團,其中,「校刊社」是我的第一首選,聽說那裡是全校菁英的匯集處。
  第一天進社辦我就傻眼了,像嗣法四十三人圍著六祖惠能說法。我們圍著J,聽他暢談社裡的歷代傳奇,偶而夾雜幾個吃過鹹水的名詞,像是「新馬克斯主義」或「法蘭克福學派」,偉大呵!但我覺得自己很弱,知道離開這片海後,要趕快把剛剛聽到的名詞搞懂,或許那是讓自己不溺斃的浮板。
  我買了學長推薦的兩本書,擺在案頭,正襟危坐拜讀:「法蘭克福學派被認為是新馬克思主義學派的一支。新馬克思主義借助於黑格爾哲學、無政府主義、自由主義以及理性選擇理論的觀點…」研讀一週後,我順利「翻完」,才知資質荏弱,完全進不去。
  還好,大一有跳不完的舞會,可以填補我心靈的空虛,但奇怪,別人跳洛克舞像在空中飛,我卻一扭就抽筋。好吧,青春豈可留白,也效法校園裡的蝶影雙雙,去修修戀愛學分吧,但糗了,一告白就收到好人卡。唉,我成了縹緲孤鴻影,尋遍寒枝無處棲,孤單!
好吧,看著潮流大軍漸行漸遠,我無力追逐,也只好放棄追逐。
  我開始「傾聽心理的鼓聲」,先挑「看得懂」和「喜歡看」的書雜食閱讀,但書中有密碼,一本書會帶出更多的書,我進入了無止盡的私我閱讀世界。看了志文出版,劉森堯的「電影與批評」後,會野心勃勃想把志文文庫啃光,所以會去問佛洛伊德「我的潛意識哪裡有問題」?再去敲他大弟子阿德勒的門,問他為何要反對老師潛意識的觀點,還要問他要如何「自卑與超越」。
  也可能整個月沉浸在美的讓我起雞皮疙瘩的古詩詞中,這週邀請蘇軾在每夜,踱到我的房裡,訴說他在黃州林間如何吟嘯徐行,下週就讓房裡飄下元曲的六月雪, 關、馬、鄭、白一一出場。我,不孤單了。
  文字的特色是,他們都在解決生命問題,輸入,一定會滋養輸出。所以進入眼簾的,會自動找過去的經驗對話。往往打開書時,以為走入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,但當闔上書時,會發現這個世界已是日月盈昃,辰宿列張。
  原來,在學習的大地只要不逐水草而居,就可以構築一個智慧的城邦,我開始有能力書寫了。寫自己,寫影評,寫校園評論,一隻禿筆竟停不下來,甚至被刊登,拿了獎。開始有了自信,開始喜歡自己,也因此有了喜歡別人的能力,能夠邀到麗人併肩此岸,共賞日升月落。原來,當一個男子努力成為恆星,就可以在心儀的女子前,許諾一個星系。
  終於學會不卑不亢看自己,看不懂一本書,不再裝懂;進不去一齣戲,也不必跟著叫好;甚至,當眾生一起撻伐某個人時,有自信不跟著咒罵。我學會不再追逐潮流,學會珍視自己的狂思異想。是的,三千法門,各通菩提,沒有必要去成為別人,也沒有必要在缺乏掌聲時,就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。
  一位以教授民俗技藝為職志的同仁最近表示,想要放棄了,因為聽不到掌聲,感覺很寂寞。她成立社團,教出許多金牌選手,但旁人卻輕視她的專業為「聯考不考的雜技」。事實上,每次辦理海外遊學甄選時,國外的學校都要求有「把中華文化帶在身上」的團員,她正為學生建構一生有用的能力。我勸她要堅持久一點──「不忍住噓聲把自己的歌曲唱完一遍,一生將無法成為世界的主旋律。」
  社群網站成為今日現代人生活重心,其實顯現的,是我們多麼害怕寂寞,是我們多麼渴望得到別人的「讚」。但我們別忘了,有時要停止一直向外張望──「外面求不到的,有時要往裡面找」。偶而要學會在眾聲喧嘩的廟堂,自覺「在,又不在」的當下,默默離席,另闢小小有效學習的道場,在天地俱寂清寞處,定靜安慮,可能學會了一種語言,也可能因此習得一項絕技,更可能的是,得到一個更有魅力的自己。
  上週,在一個獎項的決審會中,十幾位評審會考我一人,「你寂寞嗎?」其中一位長輩看著我的書面資料,想了解我十幾年來,默默堅持的心路歷程,我思量許久,很想當下如是回答她:「是的,離去與堅持都會帶來寂寞,但寂寞不是為了離群索居,寂寞是為了重新回去。所以那日我答應了J,從此,我不再畏懼寂寞,也從此,不再孤單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